央廣網北京6月9日消息(記者湯一亮)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次為期5天的會議將會修訂《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其中,院士退休制度會否被提上議事日程備受矚目,這個話題其實也一直飽受爭議,很多人質疑:乾什麼工作都得有退休的一天,但為什麼院士就能幹一輩子?
  其實,在咱們中國也並非沒有退休的院士,不過截止到目前只有一位,他就是曾在軍事醫學科學院任職的秦伯益。秦老今年80多歲了,退下來到現在也有快十年的時間了。當初,他為什麼會堅持退休?退休的過程又是否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填張表就說“再見”了。
  2005年,70多歲的秦伯益堅持卸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職務,保留了院士頭銜。隨後一人獨游全國。當談到當年為什麼要堅持退休時,秦老說,其實,對於退休的想法在評上院士之前就有了,是否退休和當不當院士沒有關係,只是他沒有因為當上了院士而改變自己的初衷罷了。
  秦伯益:如果我不是院士,按照我原來的職務65歲退休,我62歲,就是1994年工程院成立的時候,第一批批准了當院士,當時就不好馬上就退,因為很多老先生都剛當上院士的,但是我思想上一直是準備能及早交班,所以我也比較早的就培養了接班人,我覺得他們能夠乾的很好,我晚年想過自己的生活。
  秦伯益說,堅持退休只是為了在人生當中,有一段時間,可以自由地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到處走走看看,不枉此生。
  去年11月,年過8旬的院士沈國舫也想退休,其所在的中國林業大學卻死活不放,讓老院士很是無奈。他說自己最羡慕的人就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准退休的院士秦伯益。
  秦伯益退休的態度非常堅決,2002年他曾在《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
  秦伯益: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散文《院士不是花瓶》,表示我告別科技界,從此在科技界的工作結束,謝幕,要做自己的事了。
  即使態度堅決,秦伯益當年申請退休之路也並不是想象中那麼順利。2004年,72歲的秦老正式向組織呈報想法,申請報到總政後,因為此前沒有先例,查遍所有文件,既沒說院士什麼年齡能從單位退休,也沒說院士不能退。程序怎麼處理?誰來批?最後又從總政報到中央軍委,第二年才批了下來。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院士應該有退休和退出機制,對於院士是否應該退休,是否要規定退休年齡等問題,各方均有不同聲音。
  秦伯益:按農工民主黨的建議,他們建議院士75歲退休,還建議院士是5年,5年以後可以延期一屆,還要重新再評審,頂多兩屆。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對院士制度改革:“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佈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但院士怎麼退?有哪些條件和程序?截至目前,尚未有過具體規定。
  除了院士的退休問題,院士的選拔制度也備受關註,對於院士遴選,秦伯益說目前主要有兩大問題。
  秦伯益:院士遴選中主要是兩大問題。一是各個單位的公關問題,一個是投訴中的問題。不投訴本人就是儘量把自己拔高,一投訴就有各種惡意的投訴,所謂惡意的投訴有的是匿名的、有的是假名的、有的是冒名的,材料都是瞎編的。不投訴,自己瞎吹,投訴人家瞎投,帶有個人色彩在裡頭。工程院去調查很費勁,工程院不像中紀委、巡視組到人家核心部門去調查。單位就是保護,因為都是單位推薦出去的人,回來向我們院士們彙報說都是查無實據。
  最合適的院士遴選制度是什麼樣的呢?秦老引用了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的話:科學家成績的評審,要靠學術共同體。秦老認為,本單位同事認可,專業領域認可,就行了,興師動眾到全國關註沒必要。另外,評選的人也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真正的見識,不能帶著私心。
  聽了秦老的故事,我們很欽佩。但同時也有遺憾,原來還有很多和他抱有一樣想法的老同志,想退休卻沒法退。更重要的是,院士的退休不能靠著個體的高風亮節,必須有一個制度的安排。面對這個問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接受中央台專訪時曾表示,院士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稱號,而實現院士退休制還有賴於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
  白春禮:院士本身是一個榮譽稱號,他並不是一個職務,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任何一個文件說院士不用退休,他這個不退休的原因,是基於當時人事部有一個文件,關於高級科技專家暫緩退休規定,但是暫緩到什麼時候,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各用人單位往往有一個說法,你就暫時不用退,本來人就很少。有人自己也希望退,單位不同意退,這現象也是有的,但是科學的院士來自於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也有部隊、企業,所以他的人事的管理關係在各個單位,所以這個應該由國家人事管理的統一的部門來綜合考慮。
(原標題:記者對話“院士退休第一人”:晚年想過自己的生活)
(編輯:SN0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5nork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